大医精诚

GREAT MEDICAL

名医小档案:

张学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六批培养对象、南大一附院疼痛科副主任、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韩国首尔大学国际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名医“拿手戏”

擅长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性疼痛等微创介入治疗,如胶原酶溶解术、射频减压术、激光减压术、椎体成形术、鞘内泵植入、脊髓及外周电刺激、腰/胸交感干射频术和脊神经后支射频术、脊柱内镜技术等。尤其是脊柱内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各种类型腰/颈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效果。

名医“成长记”

从赣南偏僻小山村到江西省城南昌,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弟,到临床医学博士,张学学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为江西省疼痛学科建设默默奉献。

1987年的盛夏,赣州大余的烈日异常毒辣,打着赤脚在田间放水的张学学,收到了来自江西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赣南偏僻的小山村,能出一个大专生都很了不起,能考入省内第一、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江西医学院”,那更是难上加难。

“知识改变命运”是那个年代父母与老师最多的说教,“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也成了他第一个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在1987年张学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实现了。

1992年,张学学从江西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工作,他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本科学历是不够的,于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准备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他顺利考取了江西中医学院骨伤专业硕士。

2000年硕士毕业的他,加入到了前辈加师兄张达颖刚刚成立的疼痛科团队中,从此开启了疼痛科“二张”的打拼历程,同事常常开玩笑说“疼痛科有二张,大张主外,小张主内”。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全力支持主任张达颖的工作,全力以赴推动疼痛学科的发展。

 

作为科室副主任,张学学在培养疼痛专科人才的同时不断开展新技术。期间他于2005年开始采用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在省内外推广应用;

2006年开始应用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2年始实施晚期癌痛改良椎管内药物(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术、放射式冲击波治疗项目及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系列新技术。

2013年一附院颈腰椎间盘系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引来大韩疼痛研究学会专家观摩学习。

2015年作为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的他应邀在第61次韩国疼痛学术年会上做国际大会讲学。

2017年,他顺利完成了医学博士的培养,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2012年,一附院疼痛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脊柱内镜技术,张学学作为率先掌握该项技术的操作者,因手术需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定位,早期为了保证手术及术者安全,从开台到手术结束,他需穿着三、四十斤的铅衣,每次下手术台后,脱下手术衣时汗水皆湿透,且因为病人多,手术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名医“荣誉墙”

现任任职

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微创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六批培养对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疼痛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卫生部“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培训专家

第四届江西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

民革南昌大学五支部副主任委员

科研成绩

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8项

发表SCI 4篇,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

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项

获医院优秀新技术奖三等奖1项

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学学:专心“止痛” 学无止境

首页    大医精诚    学术技术带头人张学学:专心“止痛”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