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ACADEMIC FORUM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代表夏季的开始,此时天气转热,自然界生命旺盛,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如历书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礼记·月令》也描述了立夏的特点为“蝼蛄鸣,蚯蚓出,五谷生,苦菜秀”,到处可见一派繁秀景象。

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和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立夏之后人的身体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今天由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主治医师史成为我们分享,在立夏节气的养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养心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天气炎热,而在人体脏腑心则为阳中之阳,均象征“火”相,所以夏季属心,同属五行之火。
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所以我们在立夏之后,要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一是要饮食清淡,立夏之后阳气上升容易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过食咸味则易伤心肾之气。其次要注意午休,我们知道午时是心经气血流注的时候,加之夏季气候温热,容易汗出,气血布散在外,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同时保养心气。

养长

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之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多,万物华实。”夏季万物长养,充满生生之气,人处于自然之中,也应当顺应自然,不厌恶炎炎夏日,要使精神外露,情志舒畅,使机体的阳气得以宣泄,不要抑郁恼怒,要把对人、物的喜爱之情表现于外,使身体机能得以充分长养。
此外也可以通过运动,促进阳气生发,选择安静的清晨或凉爽舒适的傍晚,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等均可。总之当以汗后神清气爽,不觉疲劳为宜。

养神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当夏日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所以就要注意调节情志,“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

饮食方面西瓜汁、绿豆汤等均为清热解暑佳品。或可以从事安静的文体活动,如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那么对于一些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经常有人说

夏天是治疗的最好时机,

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一些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多与风寒湿邪相关。夏季天气炎热,阳气旺盛,部分患者关节疼痛也会随之缓解,此时是治疗的大好时机。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许多寒性疾病可以趁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积极纠正。例如我们常见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等。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此时人体阳气旺盛,天气炎热,如果再加以适当的药物干预,则有助于祛除沉寒痼冷,纠正体质。同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夏季也要注意防护。

      一是注意避寒,饮食不能贪凉,要有节制,避免凉茶、冰水、冰啤酒等寒凉伤胃,此外要注意关节保暖,房间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穿着不要过于单薄,清晨或傍晚也可以适当晒晒太阳,促进气血运行,振奋阳气。二是注意避湿,夏季天气多雨,又容易贪凉,所以多湿邪内停,而见关节沉重,头重如裹、大便不畅等。

      因此平时可多食用薏米、白扁豆、红豆、山药等,可健脾祛湿。

      此外可以自己按摩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等穴位,均可调理脾胃,祛湿化痰。总之类风湿患者夏季养生也是首重长养阳气,避免贪凉饮冷,食疗、按摩只是治疗的手段之一,如果效果不显,可以咨询医生,分清寒邪、湿邪偏重,以采取相应的办法。

 
 

 

立夏养生要点|“冬病夏治”迎来最佳时机

首页    中草药研究/学术园地    立夏养生要点|“冬病夏治”迎来最佳时机